话说公主娘娘问道:“你既是老祖门下的弟子,姓甚名谁,有何本事,竟敢前来借扇?” 窦一虎回答道:“弟子名叫窦一虎,习得地行之术,一日可行千里。” 公主说:“这宝扇,当初在火焰山时,我是决然不借的。如今被孙行者扇灭火焰后,留在洞中也无甚用处。借你也可以,但你破了阵之后,一定要速速归还。” 窦一虎连忙应道:“那是自然。” 丫环随即将宝扇递给窦一虎。窦一虎接过扇子,拿在手中一看,原来是一柄普普通通的蒲扇,却能大能小。他叩谢公主后,出了洞府,依旧施展地行术,踏上归程。
再说秦汉施展钻天术,在天空中飞行了数日,很快便抵达南海。他按落云头,站在海边,只见天空与海水相连,水天一片茫茫。秦汉心中犯起了嘀咕:这钻天帽在平地上腾云,即便跌落也不过是摔在地上。可这茫茫大海,又该如何过去?他一咬牙,硬着头皮飞上云端,紧闭双眼,只听得耳边风声呼啸。片刻之后,他落在一座山上。秦汉睁开眼睛一看,原来已经到了南海。他来到大士的山门前,只见门上写着 “慈航禅院” 四个大字。
不一会儿,只见两个和尚笑着走了出来,问道:“你就是王禅老祖的徒弟秦汉吧?” 秦汉心中一惊,暗自思忖:菩萨竟然早已知道我的到来。他连忙施礼说道:“正是在下。” 两个和尚回礼说道:“我们二人是菩萨座前的弟子,法名分别叫都罗和吉缔。如今菩萨前往天庭朝见玉帝去了。临行前曾有法旨,说今日会有一个大唐派来的王禅老祖弟子秦汉到此,请求善才童子去破五龙阵。让他先行回去。等菩萨朝见归来,就会派遣善才童子前去。命我们回复你即刻回去。”
秦汉不敢久留,拜别二位和尚后,飞上云端。耳边风声呼呼作响,不消片刻,便回到了东土。他落下云头,心中大喜。随后再次飞上云端,一路飞行,离开了东土,来到了西凉国。他落下山头,放眼望去,只见一个村庄,有山有池,树木郁郁葱葱,村中茅房草舍错落有致,桑麻遍布田野,鸡犬之声此起彼伏,好一幅宁静祥和的村居景象。
秦汉正在四处打量,只见房中走出一位婆婆,问道:“这位客人,你也是从东土来的吧?” 秦汉大为惊讶,心想:这婆子竟然能看出我来自东土,莫非有仙法在身?他问道:“婆婆,你怎么知道我是从东土来的?” 婆婆说:“昨夜有一个矮子,和你身材一般,在此借宿,肩上扛着一柄芭蕉扇,说是从翠云山借来的。今日早上出门后,来了一个孩童,头上梳着丫髻,双手戴着镯子,脚踏火轮,手拿齐眉短枪,身穿绣龙锦袄,大红裤子,赤着一双脚。不知为何,见了那扇子后突然大怒,与矮子交起手来。那矮子打不过,大败而逃,孩童在后面紧追不舍,也不知死活如何。”
秦汉听后,心想:这分明说的就是我师兄窦一虎。他说道:“多谢婆婆告知。” 说罢,飞上云头,向西望去,只见前方喊杀声震天。秦汉落下云头,只见窦一虎与那孩童交战,渐渐不敌,只能边战边退,显得十分吃力。秦汉大声喊道:“小童,休得无礼!我来了!” 那童子回头一看,又见一个矮子,二话不说,举起火尖枪便刺。秦汉连忙举起棍棒抵挡,双方战了没几个回合,秦汉便渐渐招架不住,棒法开始凌乱。窦一虎见师弟前来,立刻回身,与秦汉一起双战那孩子,但二人依旧不是对手。
秦汉连忙架住火尖枪,问道:“童子,你叫什么名字?” 孩童说道:“我坐不改名,行不改姓。我乃牛魔王之子,铁扇公主所生,曾吃人无数,火云洞红孩儿便是。只因想吃唐僧肉,遇到了齐天大圣孙行者,被他请来灵山观世音菩萨收服。归正已有五十三年,参拜佛爷后,才修成正果。如今在南海紫竹林中菩萨座下,一同前往天庭朝见玉帝。承蒙菩萨法旨,前往西方助唐破阵,我驾着风火轮来到这个村庄,却遇到这矮子偷了我母亲的芭蕉扇。快快把扇子还我,饶你们二人性命。若敢恃强不还,我就把你们二人活吃了!”
秦汉听后,笑着说道:“我当是谁,原来是善才童子。你是菩萨的弟子,我们二人是王禅老祖门下,佛道本是一家,不必如此动怒。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,不可再像当初在枯骨山时那样吃人。我奉黎山老母法旨,让师兄前往令堂娘娘处借芭蕉扇,去破五龙阵。我则前往落伽山,请求令师菩萨,派座下善才童子相助破阵。遇到都罗、吉缔二位师兄,他们说菩萨前往天庭朝见,和善才童子、龙女一同去了。让我先行回来,说菩萨会马上打发善才童子来西方破阵。我驾云而来,见你们打得激烈,便下山看看。这柄扇子是借来的,并非偷来的。”
善才童子听了,心中顿时明白,说道:“既然如此,为何不早说?若不是秦师兄赶来,窦师兄恐怕已被我刺死。” 窦一虎笑着说道:“你虽然曾经吃人,但想打死我还早着呢。若实在打不过,我就钻进地中,你上哪儿去找我?你们二人慢慢驾云回去,我施展地行术,先回唐营了。” 说罢,身子一扭,钻进地中不见了。
红孩儿对秦汉说:“窦师兄有地行之术,秦师兄你又有什么仙术呢?” 秦汉说:“我有钻天之术,一日能行千里。请问善才师兄你有什么仙术?” 善才说:“我有风火二轮,一日可行万里,比你们二人的法术都要厉害。” 秦汉说:“事不宜迟,我们赶紧起程吧。” 于是,二人双双驾云,朝着唐营的方向飞去,暂且按下不表。